本文目录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事业,肩负着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的重任,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无论是在革命和战争时期,还是在执政和建国以后,都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这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伟大成就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2、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
3、在充分调研、广泛发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一年开两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去年教师节大会,我们印发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方案》,重点跟大家交流了界首教育如何构建责任文化体系问题。今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还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因此,在本次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会上要跟大家讲些什么,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能为今年的教师节大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近两年,全市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位次有了明显前移,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教育系统内部,整个精气神有了明显提振。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体会最深的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感问题,这是界首教育系统里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前段时间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会东书记跟大家讲了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只是走得久了,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启程,于是,过程当中就多了一些茫然与琐碎,少了内心的澄澈与坚守。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初从教时的初衷?所以,今天的讲话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工作总结,主要是围绕“不忘初心”展开,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查找、分析、破解教育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市的教育事业能走得更快、更远。
4、一、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坚守
5、前段时间安排政办调研组到教育一线调研,调研组反馈有一点感触很深:大多数校长和一线教师,都自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包括对界首教育“低谷徘徊”的担忧,对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发探索和思考,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积极建言等。由此可见,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办好我们界首的教育是执著而坚定的。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一)对教学阵地的坚守。今年教育局开展了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实际上不只是评选出来的最美教师,“坚守”二字在我们很多教师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中,有对“三尺讲台”的坚守,比如附小一位朴实的女教师,身处学校管理层,且年近退休,仍然坚守教学一线,虽然身患严重的腰椎疾病,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她常常力不从心,但仍然竭力站好“三尺讲台”;也有对爱生如子的坚守,如大黄筛子李小学的一位教师,不仅替家庭困难的留守孩子缴纳学杂费,使其能重回课堂,而且时刻体贴关怀、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对爱校如家的坚守,顾集中心校的一位教师,以校为家,她习惯于放学后到校园前后院走走,关上正在滴水的水龙头,看看各班门锁好没有、有没有家长没来接的孩子,这点点滴滴,都是对校园的坚守。
7、(二)对教学质量的坚守。很多农村小学的老师,在硬件并不完备的条件下,仍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代桥镇刘寨小学,这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有一天来了一位支教的英语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教英语字母时,发练习簿给孩子写,规定一个字母写两行,但很多孩子写完后,都小声地说:“老师,我想再写两行。”受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感染,支教期满后,这位老师毅然扎根农村,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之外,集体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政办在二中调研时,看到了教师们对带队跑课间操雷打不动的坚持,以及学生在跑操时队列的严整、步伐的有力、气势的昂扬,当学生融入这种富有激情的集体,自然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激情。
8、(三)对师道尊严的坚守。许多教育工作者凭借着对教育的责任心,坚守在“三尺讲台”,他们为的不是钱,不是名,也不是利,为的是对得起自己身上担负的事业。如靳寨中心校校长,为留住一位即将被高价挖走的优秀初一学生,他自掏腰包4000元,并通过多方努力才留住生源,这位年近半百的校长,在叙述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是带着感情去讲的,在他的带动下,靳寨中心校从校班子成员、到教师、到学生,逐步形成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濡染观摩之效,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就像会东书记说的,一个好学校就是一个好校长,一个学校的校长很负责任、很有爱心,这个学校就不会差到哪去。
9、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在听到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是能受到感染的,我们的内心是温暖而坚定的。也相信在在座各位的身上,不忘初心的事例还有很多,正是大家这种忙碌中的坚持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几次会上我都跟大家讲,教育工作本身就得有精气神。去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检、国检的时候,专家给我们的评价就是能够感受到我们上上下下,特别是教育系统,这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10、二、清醒认识,深刻反思参与教育各方信任感的缺失
11、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任感的缺失。近两年来,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不少努力,实施了三年提升计划,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距离我们办好教育的初衷仍有很大差距,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有的教师甚至发出“界首教育的春天到底在哪里”的感慨,我们经过分析、反思,觉得核心原因是参与教育各方的不信任问题。
12、(一)家长对教师不信任,造成敬畏感缺失。通过在教育系统内部、在社会上的调研,以及平时通过其他途径的了解,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应该说是很普遍的。曾几何时,教师是十分神圣的职业,在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心里,对老师很是敬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呈现出了两个极端。一是“懂教育”家长的质疑。以前小学老师大多中专毕业,中学老师大专或者本科毕业,在只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家长面前代表着知识与权威,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大本”了,自己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学习能力,加之在教育上的长期投入,使他们自学成了一个个“教育专家”,对教育也能说个一二三,面对老师,这部分家长会觉得,你还没我懂的多,不信任由此产生。二是不懂教育家长的骄纵。这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几乎是空白,内心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是一声责怪,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打电话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罚我了……”的时候,有的学生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就打电话质问老师,久而久之,造成老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加剧了家校信任危机。
13、(二)教师对学校班子不信任,造成归属感缺失。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一部分老师存在归属感缺失问题。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消磨职业意志,淡化职业热情,职业倦怠逐渐变成了共有的标签。这种倦怠,在对学校的质疑中日益加剧。一是对自身成长平台的质疑。十几年来,我们对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班子队伍很少进行大力度的调整。一方面,晋升渠道有限,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班子抓管理的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我们这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有的中心校就简单化地把他们往偏远的教学点里一丢,没人交流,没人指点,面对一个班、几个孩子,如何形成教学氛围,有的年轻教师无所适从。长此以往,纵有满腔热忱,也被消磨殆尽。二是对学校班子品质的质疑。近期有些群众的议论传到我的耳朵里,说我们有一些校长,经常性扎堆参与通宵的牌局,一夜的输赢能达上万甚至几万块。且不说你们还有什么心思抓教学、抓管理,我就单问问你们这么多钱从哪来?如果说一两个人是因为家里底子厚,那扎堆来参加是都做生意吗?又作何解释?这件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今天我不展开,会有专项的整治。但是既然我都能听得到,你们在座的各位不会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校长、这样的管理人员,你们在教师中起的是什么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敬业的校长到什么时候都是敬业的校长,但刚刚说的尸位素餐的校长还是大有人在的。
14、(三)教育系统对教育主管部门不信任,造成责任感缺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能使我安于其业”。这个话就是讲我们要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谁也不想轻易就离开这个队伍,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履职缺位。一是物质环境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物质需求满足后,才能谈及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一,钱的问题。绩效工资原来是一年一发放,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调研中也发现,各学校对于义保经费的使用还是存在疑虑的。界首教育每年投入的资金量是很大的,但是到底使用得怎么样,我们心里没有底。这个事我们要专门听汇报。现在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加大的问题,而是怎么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就是希望把钱用好,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其二,职称评聘问题。由于晋级名额的限制,很多优秀教师没有办法评职称,或者多年评而未聘。尤其是近两年选调优秀乡村教师进城,以前缺乏经验,事前教育和人社部门缺乏沟通,所以有的教师进城后,初中老师进小学,职称还需要降级,有的甚至要从最低档算起,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次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文件,就是要给教育部门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其三,教师培训问题。关于教师培训,2014年我就讲过,一定要确保我们的教师全部轮训一遍。骨干教师的培训可以到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培训可以借助阜阳师范学院的平台,我们前一段时间也去做了对接。教育局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但效果不明显。听说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常规培训,很多老师签个到就走,走个过场,你连基本的业务培训都不参加,你的业务水平怎么可能会提高?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如果连教师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关键要看他交给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生跟着老师学什么呢?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交给他们方法。如果老师对待学习是这种态度,是带不出什么好学生的。其四,学校布局问题。虽然我们初步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这只是初步的均衡,国家给了我们一定的整改时间,需要我们认真整改。城区非起始年级依然存在严重的大班额问题,教师想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虽然硬件设施达标了,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教师跨专业代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精神环境方面。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总结了一个教育的函数式:教师的教育力、教学效果等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乘以教学技能、业务能力。也就是说,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本质的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但对教师精神层面的引导,我们所做努力的几乎为零,甚至多年来,我们连体检都没有组织过,更谈不上关心老师的精神层面,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凭自觉。
15、(四)社会对教育事业不信任,造成荣誉感缺失。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评判,无外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力养成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究竟做得怎么样,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小学阶段,尤其是个别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交头接耳的比比皆是,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满足不了。同时,“四乱”问题屡禁不止,屡治不力,为社会诟病。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办了“小饭桌”,就是有个别的老师让很多原本敬业的教师也在社会的指责声中抬不起头来。“四乱”的问题大家都讨论过,有人跟我说,家长有这个需求,哪个家长敢当着老师的面说老师你那不好的?如果你想给学生多教点,义务的也行,一分钱不收,你愿不愿意干呢?初中阶段,我们好的学校不多,很多家长,孩子刚上五、六年级就开始为选择初中而犯愁。初中阶段诟病最大的就是民办学校,主管部门以没有监管手段为由,对民办学校疏于管理,民办学校有很多课没有开,硬件条件也不行,基本是“想招谁招谁,想撵谁撵谁,想开啥课开啥课,想啥时候上课啥时候上课”,迎合部分学生家长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填鸭式教育,到了高中以后,老师普遍能够感觉到,从民办初中毕业的孩子学生潜力过度开发,后续发展乏力。同时,公办初中在竞争乱象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导致“民强公弱”的发展局面。公办学校每年政府投入的资源是多少?民办学校投入多少?为什么公办的竞争不过民办的,大家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认真思考。高中阶段,界首一中和界首中学现在是剑拔弩张。高中均衡招生对教育长远发展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因为多少年没有竞争,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太和恰恰是通过竞争,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我们对政策解读方面不到位,宣传不到位,造成两校社会认可度不一致。所有政策制定和执行,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政策制定过程远比政策本身重要。我们已经召开的几次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出台政策一定要广泛征求基层教师、学校的意见,一定要大家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如果一个政策大家都没有完全认可,就等于没有制定。所以两个学校的均衡,还是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以大家都接受、都认可的方式来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学生能力素质养成方面。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问题,家庭、社会往往把孩子没有教好归咎于学校、归咎于老师,甚至有老师感叹:“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谁来解教师之惑?”在被质疑、被斥责,甚至被声讨中,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消磨殆尽。
16、三、系统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系统职业荣誉感的重塑
17、前段时间的几次调研,教育系统反映的都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就像个死结,怎么看都看不明白,看到的只是抱怨,只是困惑,只是种种界首教育低位徘徊的现象,看不到问题,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如果不跳出教育看教育,就会在这种怪圈中,越来越加深我们的职业倦怠感。教育的生命力从何而来?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来。作为政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教育本身出发,尽己所能,创造良好环境,让学校回归学校,按教育科学办事;让教师回归教师,依教育规律育人,让教师重拾职业的理想与尊严。
18、(一)优化学校布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从调研情况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而且各学校立足长远发展,也都进行了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作为一个专题,安排专人,认真研究,拿出一整套布局调整方案,一定要摒弃今天撤一所、明天并一个的做法,稳步有序推进。一要一线调研。一直跟大家强调一线工作法,究竟什么是一线?对教育工作来说,一线既包括市直学校,也包括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要真正深入进去,围绕“哪些学校布局调整后能有利于工作开展”这一核心问题,充分论证。同时,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统筹规划。山区不撤并教学点是没有办法,孩子上学要翻几个山头,他翻不了,我们这上学能有多远呢?有的教学点,老师比学生多,所以要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要兼顾实用性与前瞻性,要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特色集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进行系统思考,科学测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注重留有余地,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撤并,要优先结合未来70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进行集中。三要激发活力。在城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增量,优化布局,解决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在农村,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撤并学生较少、教师严重老化的教学点,并根据需要,建设具备寄宿条件、功能完善的中心学校,集聚现有教师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拳头效应,打造区域品牌,逐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进而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探索推行大学区管理。比如太和,从去年起,他们在县城新设4个中心学校,把全县32个中心学校组建成8个学区,学区间在课题研究、学校管理、教研课改等方面进行融合,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19、(二)改革激励机制,力促教师专业成长。只讲奉献的管理是苍白的。解教师之惑,首先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使其能专心投入教学,再通过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要加快推行无校籍管理。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岗位设置问题,今天会上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初步意见,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性意见,具体如何操作,请教育、人社等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尽快落实,从根本上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二要灵活发放绩效工资。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已经研究,下一步绩效工资按学期发放。要尽快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对在质量监测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发放、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打“组合拳”,树立清晰的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三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学校之间也好,教师之间也罢,如果有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压抑和抵触,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平环境的营造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学校与学校之间。两所高中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一味地说哪个学校班子成员,包括部分教师不支持工作,也不是说教育主管部门“捧一个压一个”,就是不要带情绪,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好,就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出于公心,出于大局,出于长远考虑。最近正在研究今年到底怎么均衡,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两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件事不是个死结,一定要分析透、分析到位。其二,学校内部。学校内的公平体现在用人方面、政策制订方面、评优评先方面、职称评定方面,也体现在学生管理方面,等等。只有每一位老师都能感受到公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才能心齐气顺,我们的教师才能静下心来专心教学;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孩子们才能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一句表扬的话他就能改变很多。
20、(三)回归教育原点,重拾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的职业认同来自社会,更来自教师自身,当然,这其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社会氛围层面。要引导群众以正确的视角看待教育,广泛宣传学校软硬件的变化,宣传名师、名校长、最美教师等正面形象的典型事迹,改善学校、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投入教育,通过电视、微信、教师谈心、编排小节目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要引导社会以正确的立场参与教育,从教育本身出发,摒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尽己所能,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适合的条件。二是政府引导层面。陆游在向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写出好诗,只懂得诗的格式和写诗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阅历上下功夫。同样,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直奔主题、短兵相接,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开展教师培训,但效果不佳;每年都组织高考研讨会,精心制定备考策略,但高考成绩仍不甚理想的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单元,她的功能是育人,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先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调动每一位老师的进取心和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教师的绩效、职称等初级需求后,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如赏识、肯定、荣誉、事业等,给予教师更高层次的尊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是教师自身层面。作为教师,走上讲台,你的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当成责任来干,还是当成兴趣来干,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有一本账的。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他才会敬佩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愿意学,如此才能产生强烈的教育力。我在党校报告上讲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对基层干部来说,终极关怀是获得自己通过努力做到而别人又拿不走的好事业,职务多高、收入多高都不重要。那对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讲,我们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呢?就是教师什么时候感觉到最自豪?就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能够回来看望他的老师;走在大街上,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家长能够主动上来找你,聊一聊孩子的发展、学习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荣誉感,教师的这种荣誉感是其他的职业所体味不到的。
21、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不忘初心,静心知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了界首教育、为了界首孩子们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
【导语】:5年,成长的年轮增加了更多青春的色彩,5年,前进的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5年,是一个华丽的结束,更是一个精彩的开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成立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立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稿】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老乡、各位同仁:
我是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吉商协会农业分会会长王德平。很高兴能在圣诞喜妆未卸、元旦佳节濒临的喜庆氛围中,与大家相识相聚在中国吉商协会五周年年会的庆典活动上。
感悟着中国吉商协会年会的欢天喜地,期盼着京吉两地项目对接的硕果累累。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吉商协会农业分会,向一如既往关心农业分会成长,并莅临活动的家乡领导、各界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注农业分会工作,支持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项目的各位领导、各位商界同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于2014年初发起的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项目,将在国内和国外部分地区建设和发展智能生态农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生物质能源和建材、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等若干子项目,是引领社会关注投向农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社会精英投身农业的实践载体和价值平台,对于推进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问题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这个项目,最大限度地切合了国家发展的战略。积极响应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现已在全国8个省、国外4个地区完成了国际化布局;着力推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规模化、信息化、品牌化、社会化等若干重大问题。
这个项目,最大限度地融合了经济发展的要求。超前提出了靠农业项目牵引、靠工业理念推动、靠服务业增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思路和效益空间。超前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众筹的理念搭设了中小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户抱团取暖、创业增收的平台。
这个项目,最大限度地聚合了优质高效的资源。充分整合了全社会的农业高新理念、禀赋资源、科技项目、专业人才、金融资本、优质服务等方面资源,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形成了实质的成果。
这个项目,最大限度地结合了吉林农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项目的创始人,在精力和资源投入上,都对家乡吉林省有侧重性考虑和倾向性投入。目前,已与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松原市、梅河口市九台区、农安县、榆树市、和龙市等市县落实了合作项目或达成了合作意向。
“十三五”的高效引擎必然加速中国伟大复兴的追梦步伐。“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当仁不让地成为吉林这个农业大省跨越发展的共识,也应该作为全体吉林籍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和乡土情结的善举。在此,我呼吁,吉林的商业精英,积极融入到现代农业的时代浪潮,踊跃参与到“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平台中来,为推进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出资源、出项目、出资本,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萌及子孙的现代农业平台上,回报白山松水的滋养,回报父老乡亲的养育,回报吉林发展的期待。
最后,祝福中国吉商协会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祝愿京吉两地商业精英携手共进、同创佳绩。谢谢
【成立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稿】范文二
在这个充满热情的季节,xx迎来了五周岁生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公司的人很早就积极准备,排练节目,装扮店堂,共同庆祝这个隆重的日子。
xx年8月11日—xx年8月11日,多么触动人心的数字。五年的时间,xx已从当年那个不起眼的路边小店成长为享誉河北乃至全国的餐饮品牌;五年的时间,xx用优质的菜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无数荣誉和良好口碑,更赢得了广大顾客的青睐和喜爱;五年的时间,xx在全国拥有加盟店达30多家,成为川菜的优秀代表;五年的时间,xx共捐助了18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回望过去的五年,每一个沉甸甸的脚印里都装满了xx人辛勤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艰辛与幸福印在每个xx人的心中,正是凭着那一股不屈不挠的韧性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才一路走到今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展望未来,xx会以更加规范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经营理念,为广大顾客提供一流的菜品,创造一流的就餐环境。
xx在一天天成熟壮大,而我们xx人也在她坚强的护翼下日益丰盈充实。明天,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高的要求,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辣婆婆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举杯共同祝愿我们的xx更加繁荣辉煌,也祝各位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在五周年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凝聚力,强塑企业文化,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精心准备,开出庆典礼单。一是发扬以往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优良传统,在公司内部发起了“渝乡情心连心让爱圆您大学梦”的爱心捐助活动,资助两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并在企业内部为她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二是积极筹备10000平方米的xxxx直营店开业事宜,作为xx在第五个年头发展的重大突破;三是10日晚在希望会堂举办“xx五周年庆典晚会”,各店员工利用业务时间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xx精神和丰富的企业文化;四是xx细心装扮就餐环境,悬挂彩旗,头戴生日帽,鲜花迎客,把“招牌菜水煮鱼免费吃”作为答谢广大消费者的一份厚礼。
【成立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稿】范文三
公司五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xx党政班子向在座为公司发展给予帮助的各界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在这五年来为公司发展尽心竭力、真诚奉献的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xx年7月19日,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五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认清形势、理顺管理,全体员工众志成城,发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奋勇拼搏的新时代环卫精神,逐步形成了拥有收运、保洁、发展、保障四大业务板块,2600多名员工,资产规模达到25亿元的政府综合服务型企业。
五年来,公司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环境业务取得持续拓展。在公益性保障方面,公司很好地完成了上海城市生活固废日产日清、一江一河水域保洁和各类重大环境应急任务,保障了城市环境运营安全。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田度基地试运行权;获得闵行、奉贤黄浦江水域,虹桥机场西航站楼、虹桥交通枢纽东西交通中心等水陆保洁业务;拓展了青岛、宿迁、射阳、泗阳外省市项目,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会环境卫生运营服务。还承接了老港内河工程、污泥二期两个项目。
多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建成了老港西侧防污染绿化隔离林带,启动了老港填埋场1-3期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了基地环境及周边环境。建成亚洲最大、国内首例的上海市市区生活固废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实现了市区生活固废集装化水陆联运。完成了总投资2230余万元的上海重点水域水生植物整治专用设施的建设,配置了环保高效作业装备,大大提升了水域环卫作业设施设备的等级和水平,确保了黄浦江、苏州河等重点景观水域的清洁。
世博环境服务精彩成功。公司自20xx年12月正式成为“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环境卫生服务商”以后,以“引领上海,展示未来”为宗旨,运用高科技、多手段、多层次、全覆盖的管理模式,圆满出色的完成了5.28平方公里的园区环境卫生保障工作,成功演绎了“环境,让世博更精彩”的世博环卫运营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获得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共同颁发的“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基础管理取得可喜进步。建立了区域保洁、水域保洁、集装化运输、填埋场建设等运营(作业)建设规范和标准,提高了标准化运营水平。建立了一系列基础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总结世博运营经验,形成世博会环卫运营五大模式与五本账,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工艺流程、提高作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公司在抓好“三合一”贯标的同时,导入卓越绩效评价体系,成功入围上海市级别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质量大奖——上海市质量金奖,公司及下属八家单位连续被评为A级财务信用等级企业,七家单位被评为档案达标市级先进单位。
科技信息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公司以世博园区环境设施建设、集运系统建设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建立了世博园区、集运作业管理信息化,建立人力资源EHR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了集生产作业、指挥调度、应急保障为一体的生产业务信息化系统,财务EAS信息化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全公司实现了办公网络自动化。
人力资源状况不断优化。五年来,公司逐步完善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系统内人员结构日趋优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年龄已初步呈现年轻化;公司积极创新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深入探索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序推行“特岗特薪”、“专家津贴”、“绩效嘉奖”等适应企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配套激励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员工福利体系、考评机制、工资增长机制、培训晋升机制,为各类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新一个五年,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公司将在城投总公司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焦环境谋发展,追求卓越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以“诚信、责任、质量”为价值准则,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应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机遇,适应上海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公司要继续五年的发展,始终秉承“聚焦环境”,坚持“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环境保障、管理效能、运营安全和党建文化”,从而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又一个新五年。
一要尊重理念创新,铸造企业的品格和风尚。企业拥有创新理念才能汇聚人才和激发企业活力,在新一个五年,公司将继续在秉承优秀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突破瓶颈,敏感于政策和市场变化,抓住上海“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建设的良好机遇,抓住社会各界对环境产业越来越重视的良好环境,“立足环卫、拓展环保”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二要做好环境保障,塑造“子弟兵”的品牌和形象。作为公益性、准公益性政府综合服务型企业,肩负城市环境安全运营的职责,做好上海城市环境保障,成为政府可以信赖的“子弟兵”是公司的本职。要聚焦理顺体制、规范制度、标化建设,根据城市环境的需要不断加大硬件投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城市环境安全运营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有序、平稳。
三要提高管理效能,夯实发展的根基和实力。要以费制测算为契机、以全面预算抓手,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强化成本控制,优化运行管理,加强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利用技术和规范来提升企业管理和作业水平;在内部推进资源优化整合,构建科学化、集约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四要注重运营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注重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的安全,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加强过程监管、注重教育的倡导作用,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行为,确保队伍安全、资金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记作为政府服务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强内部安全稳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要重视党建、文化,构建企业的和谐和稳定。要加强党建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群众工作,不断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在文化建设上,积极践行俞正声同志提出的“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更新和提炼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后的企业价值内涵,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特色的“环境文化”。
1、——在2014年8月25日新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2、首先,欢迎各位正式入职中国农大,也祝贺各位!中国农大现在实行的招聘程序,应该是国内大学中最为严格的,是优中选优。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所以,更要特别祝贺!
3、看着你们,我想起了30年前的自己。我恰好是30年前入职的,是在当时的北京农大。我还在读硕士二年级的时候,系领导就找到我,问是否愿意留校。我当时已经瞄上了几个带有“中央”和“国务院”字样的单位,并且有了些不错的联系。不过,系领导提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如果留校,就立刻派到国外读博士。那时候出国机会很稀缺,我本科毕业那年就想出国,但由于所学专业没有出国名额,而农大的农业经济专业有,就报考了农大。不过由于专业课考得差,出国落选,而被破格录取为国内研究生。当出国机会又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地落到了眼前时,我就同意了留校。这样,在1984年底硕士毕业后就成为农大教师,然后就出国留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感恩学校,恪守诚信,就回农大来工作了。说这些话,是想说明,我当初到农大来就学和就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被动性,但是,这一路走过来,始终觉得选择很正确,也很庆幸,更没有后悔过。现在,你们到农大来,是主动和理性的选择,并且经过了激励的竞争,你们现在都很高兴,将来也一定不会后悔。
4、30年来,农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包括校园环境、队伍实力和学科发展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东西,是保持着没有发生变化的,或者说,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发扬乃至创新。这就是我们的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品格,既不可见,又处处可见;其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更体现在全校师生的风貌行为上。大学的精神和品格,对于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精神和品格的形成与发展,更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淀,需要代代传承,代代光大。在座的各位新教师,既是农大的现在,更是农大的未来,是农大发展的希望,是农大精神和品格的传承者。因此,我今天想重点就此与各位进行一些交流。
5、农大是一所强化使命感的大学。我校的核心使命,是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解民生之多艰”的具体内涵。吃饭问题,是个大问题。经济社会越发展,对吃饭问题的要求就越高。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农业土地越来越少,农业水资源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而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水资源、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就是我们农业院校师生的共同使命。解读了这个使命,就可以很清楚,农业院校的服务对象绝不仅仅是“三农”,而是全体人民、全社会。坚持这个使命,就是坚持我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我校应该责无旁贷地领全国农业院校之先。学校的使命与个人的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我多次说过,只要你能够为解决全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出贡献,你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我希望各位进入农大,就自觉自动地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感。这是一种崇高的生命感。
6、农大是一所培养自信心的大学。担当使命,需要有一种自信精神。自信,可有不同角度的解读。我的解读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有前途的;相信自己是能够做好自己在做的事,并且能够做到最好。自信,实际上就是对所做事业的信念,对做好事业的信心。我刚刚谈了学校的使命,而各位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前途的。各位的具体岗位不同,但是,无论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还是在管理服务岗位的,对于完成好学校的使命,都是重要的。那么,各位能否做好自己的事,能否做到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做到本领域的最好?我相信,一定能。我的信念,是有根据的。首先是学校自身的发展,近年来明显加快。10年来,我校的科研经费从2亿元左右增加到10亿元,SCI论文从280多篇增加到1200多篇,尤其是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从不到10篇增加到近100篇。在农口院校中,我校的各项学术指标,均明显名列前茅。在全国的重点高校即985高校中,我校的教师数量排在35位左右,但是我校的总体学术表现相当突出,几乎所有的学术指标均在前20位之内,有些名列前10位。例如,累计的国家科技奖励和在世界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的情况,我校均排在第6位左右;在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名列第4位;在教育部属高校的绩效评估中名列榜首,等等。即便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大的高考招生质量,也有显著提高。10年间,我校新生高考成绩平均高于当地重点线从23分提升到77分。这相当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更好地克服了社会上对农业院校的传统偏见,显著提高了我校的声誉。在自信方面,我们不仅仅限于学科的发展,也表现在学校的管理上。我校近年来推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努力避免了浮躁和形式主义的影响,没有盲从,没有流俗,既不照搬国外名校的做法,也不照搬国内名校的做法,而是顺应高等教育的规律,同时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进行创新。其中有的措施,领全国高校之先;有的措施,独具特色。这包括公平公正的阳光招生政策,本科生自由转专业政策,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宽松的科研考核政策,严格的招聘政策,体现高度校园民主的校长信箱机制等等。其他高校没有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并且效果很好。因此,在座的无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还是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老师,都有充分的理由自重自信。在自信方面,我有一个感觉,在农大的时间越长,自信感就越强。我们的资深教授们,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而入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可能就不太平衡,可能不像资深教授们那样的坚定。至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新生,情况就更不平衡,但到了高年级,到了要毕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也都是自信满满。与学生们交流越多,这样的感受就越强烈。我认为,通过大学四年的熏陶,我们用学校的自信,用老师们的自信,来感染熏陶学生们,明显地塑造和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这也是我们育人的重要成绩。这也是学校自信心的体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进步,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可能不亚于专业课的学习。我希望并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这样的自信:前面的老师能够做到的,你们一定也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得更好!你们的学术成就会更大,你们的管理水平会更高!
7、农大是一所践行学术自由的大学。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没有学术自由,就不可能有好的重大的科技创新,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术自由作为笼统的理念,没有太多争议。问题在于如何落实,如何实现。我校多年来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原则,力求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上充分体现出来。大学里的学术自由,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的学术自由,就是学习的自由,是学习什么的自由。而首当其冲的,是学什么专业的自由。如果学生不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被迫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专业,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学术不自由。不给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是对于学生最大的专制。在很多高校,学生入校之后,如果发现高考时的专业选择错了,只能有硬着头皮学下去和退学重考两个选择。有的学校允许学生转换专业,但也是有严苛的学业成绩要求。我校不是这样。我校自2011年春季开始,冲破了种种阻力,全面实行了自由转专业政策,每学期开学初进行一次。自由的含义是:转出院系不能限制,转入院系在事先确定的名额内不能有限制,对学生的成绩没有限制,无论是否挂科。实际上,挂科越多的学生,越鼓励其转专业。这是因为高考进入我校的学生,都是又聪明又勤奋的好学生,之所以挂科,一定是不喜欢所学专业。所以应该把他们解脱出来,转到喜欢学的专业去。这项政策实行以来,每年有300-400名学生转换了专业。自由转专业政策不是学生层面学术自由的全部,但是,如果连这个自由都没有,就谈不上学生的学术自由。在教师层面,我们更是给予多方面的学术自由选择权。对于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每人10万元。具体题目,完全由教师个人选定。最重要的是,我校实行宽松的科研考核政策,不设定任何量化的年度指标,不规定老师每年必须争取到多少项目、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和发明多少专利等等,而仅仅是在每年年终在学院或者系里做实际情况的述职。这不仅是允许每个老师自主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具体题目,更是给了老师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根据专业和课题的特点,来自主决定研究进度等。我们实行如此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基于我们对老师们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的充分信任,基于对于不同学科特点的尊重,基于只有学术自由才能产生重大成果的信念。我校没有实行所谓的“非升即走”或者“非升即转”的政策,因为由于国情和校情所限,目前的条件并不成熟,并且那样的激励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激励方式。而在教师晋升、研究生招生、学术成果评价等等方面,更是充分给予学院高度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也是教授治学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学术自由的体制下,各位一定会更加奋力地展开学术探求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8、农大是一所低调务实的大学。低调务实,是我校的历史传统。低调务实,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低调,就是不大张旗鼓,不追求热闹,不看重虚名;就是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做好了再说。务实,就是注重实际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注重长期效果。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泛化时期,坚持理性态度,坚持低调务实,更为不易,更为重要。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浮躁现象和形式主义,更容易以改革的名义,用各种看起来新奇的名头,迎合媒体,迎合大众,进行没有实效或者有损公平的各种瞎折腾,走那些国内外历史都已经证明走不通的老路。我说这些,目的不是说别人的风凉话,去管别人的事,而是告诫我们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潮流左右,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坚守这样的原则以避免瞎折腾:不改,不需要理由;而改革,一定要有理由,并且是充分的理由,一定要经过充分全面深入的论证。我们不是不要改革,我们要的是务实的改革;我们不是不要创新,我们要的是有实效的创新。在改革方面,我校有些方面显得很“保守”,有些方面又显得很“激进”,这两种情况,都使得我校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保守”的方面,表现在“自主招生”、“国际化”、“去行政化”、“综合化”等方面,我校没有随大流,更没有去抢这些方面的风头。“激进”的方面,我校进行的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和校园民主建设等方面,都有一些举措,率先挺进。例如本科生的自由转专业政策、硕士培养的应用型方向和两年学制、博士招生的申请考核制、招聘方面的两级面试制度、宽松的考核制度、公开的校长信箱制度等等。而无论是“保守”,还是“激进”,都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国情校情所进行的取舍,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的办学效果。当然,低调,也不是一点宣传工作也不做。如果我们不是农业大学,而是XX大学,我们也可以只做不说。但是,为了减少社会上对农业院校偏见和误解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让考生正确认识我校,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宣传。但是,这些宣传,不是未做先说,也不是边做边说,而是做完了并且取得了好效果,再去说。我们的老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方面,也同样要有如此态度。尤其是在宣传成果时,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夸大其词。
9、农大是一所笃行依法治校的大学。依法治校,极端重要。这些年来我们一再强调并且努力践行依法治校原则,取得了很好的实效。依法治校,是学校有序高效运转的需要,是保证公平公正的需要,也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依法治校,就是按照法规制度办事。这里所说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必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照章办事,敢于负责,不必事事请示领导。这样,办事的效率就会比较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所有人都要有到位的法治理念,都要有照章办事的习惯。当然,学校领导要首先带头,用实际行动落实依法治校理念。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有个习惯,一遇到事情,尤其遇到与制度不符的事情,就想绕开职能部门,直接找书记校长开特例。或者,出于个人或者学科的原因,向学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特殊要求。在一些大学,校长或主管校长的权力比较大,可以直接干预很多事情。包括招聘、评职称、985等项目经费的分配,等等。我校现在不存在这些情况。在招聘方面,严格实行两级面试制度,评委当场投票出结果,书记和校长都没有超越评委会的权力,也没有绕过学校评委会进人的权力,包括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评职称方面,更是如此,学院学术委员会是权威机构。至于985等项目经费在校内的分配,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参与的集体决策过程。各司其职,不仅仅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对学术人员的要求。笼统地讨论“教授治校”、“校长治校”等,内涵不清,没有实质性意义。正确可行的是依法治校、各司其职。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哪些学术上的事,由教授和教授代表们说了算;而其他的事情,则是由学校管理层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进行决策。依法治校,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就能实现公平公正,而避免个人武断或者人情因素的影响。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公正公平的基础。我校的招生、招聘、评职称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依法治校,也是育人的需要。在一个法治理念浓厚、处处体现依法治校的校园中,学生们会受到强烈的法治观念感染、熏陶和教育。这样,他们出了校门,就会成为一个法治观念强的公民,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10、农大是一所追求民主和谐友善的大学。在大学中,自由主要是对学术而言,而民主主要是对管理而言。民主就是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和机会,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学校管理层要有包容的胸怀,允许和鼓励各种声音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反对的意见。民主是个好东西,通过民主的程序,可以集中智慧,开拓思路,凝聚共识。我校实现校园民主的途径很多,而最突出的是两种:一是学校出台的所有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决策,均通过几上几下的民主过程,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教代会和学代会,也有很多提案。二是校长信箱制度。叫校长信箱,不过是沿袭了习惯,其实质上是一个公开的民主管理网络大平台。通过这样一个信箱,我们勇于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接受批评,听取意见,释疑解惑,及时沟通,促进改进完善管理服务工作。我校的校长信箱制度,去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获得了普遍高度的好评。希望各位多看看,利用好这个平台。和谐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中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我校倡导积极向上,倡导和而不同,倡导理解包容,弘扬正气,抵制戾气。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了“静、和、爱”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感受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在和谐友善中的环境中,追求学业,追求学术。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大爱之心。这种大爱,不是无原则的爱,是关爱而不是溺爱,是包容而不是纵容,是引导而不是误导。
11、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远远不止这些。我这里先重点说说这些。这些都是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各位肯定也有一些物质层面的关注,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住房问题、子女就近上中小学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科研启动费问题、出国培训机会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学校都考虑到了。有的,已经有了具体的措施,并且已经实行了多年,解决得比较好;也有的,限于国家政策和各种条件,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而只能逐步解决。具体的,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还会详细介绍,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12、同志们,我利用这个机会,交流了我对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的一些体会和归纳。我希望并相信,你们的加入,会让这些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得到更好地弘扬光大。我也希望并相信,通过坚守和强化这些农大精神与农大品格,会不断推进我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来,当人们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字样时,会立刻联想这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而其中的“农业”,不过是一组优势学科的特征代称。